《空軍飛行員》初版於1942年,寫作者在法國本土飛往北部城市阿拉斯的一次低空飛行偵察任務,記載了他眼中的田園、山野、敵機、燃燒的村莊、狙擊的炮火、流離失所的難民等戰爭中的景象,通過對以人至上的文明的探究,領悟到戰爭、失敗和死亡的深意。文風夾敘夾議,亦莊亦諧,筆鋒老練尖刻,字裏行間有一種深沉的力量。
其實這與其他多次偵察飛行一樣是個送死的任務,但是聖埃克蘇佩裏文章中完全以一個中學生似的天真,夾敘夾議,用詼諧的比喻來描寫身處絕境而又不服輸的悲憤心情,這在美國非常打動人心。
《空軍飛行員》的出版引起極大反響,因為法國投降還是個熱門的話題,美國讀者也已經等待很久,一年多內在美國圖書排行榜上名列前茅,連政界權威人士也紛紛發表評論。美國報刊一致讚揚是這場戰爭以來的第一部大作品,是毫無異議的傑作,“在失敗與流亡的陰暗歲月中一部值得驕傲的法國書”。他們看到了一個深層次的法國,不同於節節敗退的參謀部留給世人的印象。法國人用刺刀在對抗納粹德國的坦克,愛德華’維克斯1942年4月在《大西洋月刊》中寫道:“一位戰士的信條,一位行動中飛行員的歷史,這本書與丘吉爾的演說,是民主國家對希特勒,我的奮鬥獺出最好的回答”。然而法國人對這部書的態度則頗有諷刺意味。在紐約少數只寫文章沒有行動的“超級愛國者”認為這部書是為貝當開脫。
聖埃克蘇佩裏把法語稿子寄給巴黎伽利瑪出版社,出版社將其送到德國當局宣傳科審查,海勒中尉刪去一句“希特勒,他發動了這場白癡的戰爭”①後簽字同意出版。維希政府也沒有提出反對意見。在法國被佔領區,文人則對其提出最嚴厲的批評。後來有法國作家向德國當局告密。書中一位猶太裔上校,名伊斯拉埃爾,又有一只猶太人的鷹鉤鼻,大受聖埃克蘇佩裏的讚揚,是明顯的反對德國納粹當局的滅猶太政策,在為國際猶太財閥政治集團招魂。
《空軍飛行員》後來遭到維希政府禁止。在戴高樂派占統治地位的北非居然也把它視為禁書。